【盧凱彤墜樓】at17盧凱彤墮樓亡 焦慮抑鬱症過來人:勵志說話令我更難受
發布時間: 2018/08/05 18:10
最後更新: 2018/08/05 23:27
at17成員盧凱彤(Ellen)今(5日)早被發現於跑馬地墮樓身亡,盧凱彤於2013年底患上躁鬱症,經過一年藥物治療,2015年年底病情穩定後重返樂壇。警方仍在調查盧凱彤墮樓原因,惟其病歷再度引起外界關注情緒病。有曾患情緒病的大學講師過來人,在Facebook憶述病歷,勸說「正能量朋友」留意一些「禁句」,建議朋友只需要「存在」及「適度陪伴」,已是協助情緒病患者的最佳做法,又指出「正念禪修」(mindfulness)對協助渡過黑暗的日子,甚有幫助。
盧凱彤(Ellen)墮樓死亡的消息傳出後,中大講師譚蕙芸於下午在她的Faceook專頁,以「過來人語」為題發文,述說了她的黑暗日子、以及跨越情緒病的方式。
全文如下:
不想因為發生事才說這些話,因為平日說這些話沒有人想聽,到了這種時候,大家才知道重要。
十年前因為耳患,耳鳴厲害,持續失眠,數個月沒有好好睡覺,誘發情緒病,焦慮加抑鬱。每天起牀都覺得個天是灰色的。最嚴重時連離開住所,搭升降機到樓下也覺得艱難。
我記得打電話給醫生說:「我覺得好無安全感」。又打畀友人說:「究竟人生在世有乜意義?」呆在十幾層樓高望着窗口,覺得窗子外的世界,非常吸引。
每晚八時我就心跳,因為迎接漫長夜晚,沒法子入睡,身心俱疲,白天如同廢人。但遇上「正能量朋友」嘗試勸說,送上勵志說話,反而令我更覺難受。
拜託,千萬別說這些話:「做乜唔睇開啲。」「大把人慘過你。」「積極啲加油啦!」我記得自己發脾氣大叫:「係唔係唔開心我都無權先?喊都唔畀呀而家?」真切的情緒不被承認,如同爆屎渠你要逼番啲嘢入去,幾咁慘無人道。
咁應該做乜好講乜好?
就乜都唔好講,你只需要「存在」,適當「陪伴」,聆聽,不急於去評核說話的人的內容是好是壞,才是適當的做法。似乎我們習慣去「介入」「改造」「勸說」,這些模式對精神困擾人士是雪上加霜,令他們更不想見人,覺得你們不諒解他們。
後來,我見了私家精神科醫生,吃了適當的藥物約一年多,睡眠改善了,也認識了臨牀心理學家,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練習。現在已十年,我整個生活模式改變,經常留意自己身心狀態,遠離讓我焦慮的人和事,一旦出現臨界點訊號立即停工休息,還定時做mindfulness練習。
不少人說:「我以為她已經康復了。」其實,康復是可以,但是漫長的。不像頭痛吃一粒藥丸,一夜就不再痛。跌跌碰碰,時好時壞。康復時間是以年計的。
依我觀察,不少自覺得自己「好健康」「無心理精神病」的人,平日其情緒波動而且對身邊人做成困擾。其實大家需要多點聆聽自己細小的聲音,脆弱的內在真我。如果身邊人有情緒困擾,對照顧者也做成極大的情緒壓力。不少人患情緒病,也因為家人同時是長期情緒病者。
我也因為有親人有情緒問題,特別去NGO上了課程,學習理解這個病的原因,一些照顅者的技巧,和同路人互相扶持。
所謂關注自己和身邊人的精神健康,再找適當的幫助並不容易。無論是心理學家(輔導為主,但可以教導我們正向思考的方法,是要練習的);看精神科(以藥物治療,我始終認為,適當藥物治療能讓像我這種病者重新站起來的一個方法)。
差不多好起來之後,「正念禪修」(mindfulness)對我相當有幫助。Jon Kabat-Zinn’s的書在我病時,我睇唔少。對於讀書人係幾有用的。想睇中文無咁heavy, 一行禪師的著作我推介。
平日運動我會做瑜珈,專注呼吸也好有寧神之用。另外,中藥也有一定作用。脾氣急,緊張,中醫也可以用理療藥物紓緩。但第一步是要先認識,掃除禁忌。以下comment我會貼上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師生做的一個資料專頁「說書人Storytaler」,深入淺出有趣味,我個人覺得做得相當不錯。
在大學教書的日子,有不少非常優秀的年輕人,都來找我談天,表面看上去是很開心的後生仔,其實死頂,內心有不少問題。我後來才明白,我走過這條路,才更容易理解其他人的難關。
有時有公開場合,和身邊人討論精神健康,仍然有人覺得忌諱,勸我不要再講。其實,多一點講,反而讓人覺得舒泰,不是有事發生時,得把口講話關心精神健康就等於做咗。
原文刊於譚慧芸Facebook專頁,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。
假若身邊有朋友有自殺念頭,與對方傾談時要注意什麼?大家可參考fb專頁「StoryTaler 說書人」早前的帖文的建議,首先要準備心態:每個人均有不同想法,無對錯之分,務必保持開放的心聽下去,並注意以下7點:
1. 真誠:以真誠態度表達對方的關心,讓她知道有人會緊張、在乎對方,有人可以依靠。
2. 耐心聆聽:聆聽,齋聽也。讓對方盡情講其鬱了良久的心事,不需太多回應,點頭、拍搏頭表示支持已經足夠。
3.接受對方說的一切:保持同理心、不批判、冷靜、耐性。對方講的心事、表達的情緒,沒有對或錯,要接受對方對你的信任及分享。
4. 給對方希望:不要絕望,讓對方知道雖然此刻感覺好強烈,但會過去,不會持續永遠,動之以情比講道理一定一定一定來得有效。
5. 避免爭論:不要爭論或發表個人見解,例如告之,很多人慘過佢/幸好這裡沒飢荒/聽日一定會好天等,反之,可告之對方:「我未必明白到你依家既感受,但我會係度陪住你,做你嘅聆聽者。」
6. 避免批評:千萬別跟對方說「你咁樣係唔啱」、「你唔可以咁樣諗」,只會令大家的距離越黎越遠;要緊記保持開放,接受不同。
7.避免在此刻提出意見:提醒自己的角色是同伴,而非專業人士,別急於講建議或解決方法。
求助熱線:
- 生命熱線:2382 0000
-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:2389 2222
- 社會福利署:2343 2255
- 明愛向晴軒:18288
- 生命熱線的青年人專線:2382 0777
【更多有關盧凱彤墮樓的報道:按此即看】
【更多有關如何陪伴處於情緒低谷朋友的報道】